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全是牺牲!《淮水竹亭》36集大结局,是我今年看过最难过的大结局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5-12   浏览次数:0



请允许我以一句互联网名句和一句古语,作为开头。



第一句:“我站在开头,看他们必死的结局”。



第二句出自论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淮水竹亭》这部剧,可以说完美将这两句词的意境给演绎了出来,让人无限唏嘘。



看完《淮水竹亭》36集大结局,我也是心情复杂,无语凝噎。虽然早知这是个必死的结局,但当故事结局真的显现,还是忍不住心生悲凉。

不吹不黑,虽然这部狐妖系列第二部作品的口碑争议还是不小,可这个大结局在我心中,却称得上近年仙侠剧最震撼大结局了。



全剧大结局热度最终冲破9000,也算是观众对这个大结局的认可。

看完全员BE的大结局,再回望之前的剧情,更是别有一番唏嘘回味。

原来一切结局,都早已埋在开头。

1:关于大结局

《淮水竹亭》最后一集,王权弘业为救淮竹,终于使出了少年时的剑招。



淮竹回忆闪现,想起了第一次见身为面具团头领的弘业出场时的场景!



只可惜剑式相同,如今的弘业却已失去当年的剑心了。



从少年面具团8人集结,到出圈团灭,神火山庄被灭,仿佛一瞬之间,真是生死有命,一切都已经大变,两个人都已经不是当年的自己了。

而竹业篇的故事,也终于走到结局。

两个事件,带领观众入戏。

第一个:一场求助

大结局之前,还有一场关键联动:郭晓婷饰演的涂山雅雅,再度出现。



起因是弘业和淮竹一起去涂山求助。

黑狐破圈,涂山也无法幸免。

涂山雅雅告诉两人,必须用夕雾花克制黑狐的力量根源——苦情树。

但需弘业和淮竹一个出圈,一个在圈内携手,才有胜算。



至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切都无法逆转。

第二个:一场出圈

可以说整部竹业篇,都在等着这场出圈。

相比原著,剧版花费很多笔墨,去解释为什么一定要出圈——

因为弘业不出圈,黑狐也会杀进来。



此前淮竹母亲为女儿献祭、王权守拙只身出圈拦黑狐,都是为后人争取时间。

黑狐破圈早已成定局,之前杨一叹爷爷被黑狐侵蚀就是证明。

面具团不主动出击,就只能等着被黑狐各个击破——出圈不再是弘业的一时冲动,而是这代人的使命。



不过剧版的安排是:弘业原本并没带上面具团一起出圈。

因为提前知道了面具团出圈的结局,所以决定瞒着众人独自出圈,打这一仗。

可惜宿命难违,随着弘业出圈,全剧最后三大悬疑点终于全部解开。

悬疑一:面具团为什么难破宿命?

面具团团灭,可以说是整个狐妖系列中,最令人痛心的段落。

剧版没有改写结局。但和原著处理并不相同。

原著中,面具团共有10人,王权霸业、杨一叹、王权醉、青木媛、张正、李自在、邓七岳、李去浊、牧神气、姬无忌。

剧版中,面具团原有7人,最后时刻张正加入,少了牧神气、姬无忌。



原著中面具团结局死状凄惨,因为王权霸业的自负,导致面具团10人去2人归。

而剧版中,弘业为救淮竹,穿越到了未来20年后,见到了老年李去浊,知道了面具团第一次团灭的结局。



所以王权弘业再出圈,原本是想独自改写面具团的宿命。



按照弘业的想法,自己独自出圈,无论生死,都只有自己一人。



可他低估了面具团的团魂。

哪怕知道出圈必死,面具团其他七人,也绝不可能让弘业独战黑狐。



他们还是出圈了。可第二次出圈,面具团为什么还是无法改写第一次的结局?

关键在于:上次穿越遇到的老去的李去浊,只记得面具团团灭的结局,却记不起团灭的过程。



所以多出圈一次,也只是重蹈覆辙。

黑狐依然是利用杨一叹的天眼,找到了众人的弱点,剩下的,就是各个击破。

悬疑二:面具团结局如何,弘业为何能斩杀黑狐?

相比原著,面具团死的没有那么惨烈,但团灭的结局,无法改变。

第一个被黑狐控制的,是青木媛。



虽然第一次出任务的张正拼命呼唤爱人,但最终还是死于被控制的青木媛之手,



张正死前安慰青木媛不怨她,



要让她别再被黑狐控制了。



苏醒过来的青木媛以命加持法器,最终虽死于黑狐之手,却大大耗费了黑狐的法力。



他们的死,并非像黑狐说的毫无价值。

李去浊的结局与第一次团灭几乎相同,都是哥哥舍命护下他的性命,



最后以命种下换命符,



守护了弟弟最后一城。



就剩王权醉、杨一叹和邓七岳了。

原著中王权醉是被哥哥弘业一劈两半。

剧中则是黑狐控制了杨一叹,最终是他一剑刺穿自己的心爱之人。



而清醒过来的杨一叹,最终也如原著一般,抱着爱人自毁天目而死,但在死前最后鼓励了弘业。



而眼看小伙伴一个个牺牲的弘业,也最终使出天地一剑,一剑斩杀黑狐。



相比原著,虽然还是众人去二人回,可面具团的牺牲,终究有了价值。

悬疑三:淮竹为何生下王权富贵后死去,金人凤如何被重创?

结局淮竹的命运,也未改写,但相比原著,金人凤的结局却大快人心。

因为东方淮竹必须留在涂山为弘业助阵,神火山庄只剩功力有限的秦兰,金人凤趁机杀害师父盗取神血,又掌控了神火山庄,最后骗淮竹归来囚禁起来,



只要彻底掌控淮竹,所有计划就都实现了。



虽然淮竹偷偷放走秦兰,但秦兰被金人凤爪牙逼到跳崖,而她也即将被金人凤控制。

生死关头,弘业带领王权山庄全部高手赶到,护下淮竹。



又以王权家族为庇护,娶淮竹为妾。



大婚后,淮竹独自找金人凤报仇,不仅不敌,还被金人凤下了暗手:生育必死。

虽然王权弘业再度赶到,重创金人凤,毁了他体内的神血,令他一夜白头,只剩苟延残喘。

可被金人凤打的元气大伤的淮竹,还是没能摆脱生产后吐血而死的命运。



而淮竹最终为王权家生下王权富贵,正如她在竹林中所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成为天下最强剑客。



于是乎,大结局最令人唏嘘的一段戏,呈现在大家面前。



悠悠竹林,弘业带着王权富贵来到淮竹幕前,忍不住黯然神伤。



随后父子转身离去,虽已失剑气,可王权弘业还是重振了积弱的一气盟,又与涂山雅雅联手重建人界与妖界秩序,实现短暂和平。

至于未来,就要交给王权富贵这新一代了。

这段剧情一出来,我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觉,我当真是感慨万千,对于剧名《淮水竹亭》,以及角色的诸般宿命,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这群昔日的少年人,终究好像什么都没能改变,但又改变了什么。

2:关于《淮水竹亭》

初看《淮水竹亭》,我一开始并不在意,这两年看过扑街的仙侠剧太多,总觉得仙侠剧想要逆袭,太难了。

没想到,这部《淮水竹亭》还是拍出了自己的味道。

故事改编力度不小,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尤其是看完面具团第一次团灭之后,你就会理解编剧的用意,越看越想看大结局,能否改写宿命。



剧集的场景特效虽有瑕疵,但整体做出了应有的东方美学神韵。

圈外世界阴森诡异,淮水边的竹亭美轮美奂。各种非遗缂丝、竹编、传统文化意象与奇幻交织,构筑了一副水墨武侠的意象。



大结局带着巨大悲凉感的结局特效,也多了几分意味,不再是毫无意义的特效对轰了。

剧情方面,也做到了节奏紧凑,不拖泥带水。几个关键的冲突节点,比如珈蓝九惑的故事,张正青木媛的段落,也都渲染地十分动人。



当然最精彩的改编,还是加入了弘业见到20年后满面沧桑的李去浊,提前知道面具团结局的设定。

到了大结局,虽然结局未变,但却将之前所有的剧情铺垫,彻底升华。

全剧结尾,依然是一群不世出的少年出圈战死,可故事意味却不再相同,不是一群天才少年死于弘业的轻狂。

而是即使知道宿命结局,这群意气风发少年依然挺身一战慷慨赴死,不为改写宿命,而是为了完成使命。



所以结局音乐响起来的一瞬间,我内心唏嘘感叹,无语凝噎,流下感动的泪水。

一时间,各种面具团的昔日画面,在脑海中翻涌。好的仙侠剧,一定有某个瞬间,能让观众瞬间共情,《淮水竹亭》最后做到了。



3:关于演员演技

剧集大结局,也该公平地讨论下演员演技了。

最受关注的,绝对是女主刘诗诗

我认为她饰演的东方淮竹,有精彩也有遗憾。



遗憾之处,很多网友已经说了很多,眼神依然是刘诗诗的弱点。

可我并不认为刘诗诗演砸了东方淮竹,实际上,她将神火山庄大小姐的贵气与侠女的飒爽演了出来。

尤其是打斗戏,刘诗诗的身姿在内娱依然鹤立鸡群。

当然最精彩的,还是淮竹黑化的段落。



刘诗诗饰演的左护法不仅彻底颠覆过往印象,眼神戏也从弱点变成了优势。

演员自带慵懒妖娆的邪魅步态、再加七分讥讽笑意三分妖气,真是演出了国产仙侠剧难得一见的出彩恶女。



只可惜恶女下线太早。

而除了黑化版刘诗诗文,剧中还有三位演员秀出不俗演技。

第一位:张云龙

张云龙饰演的王权弘业,作为面具团的老大,前期行侠仗义意气风发,面对东方淮竹时,眼神中总是充满了深情。

这部分张云龙算是演得及格,不算出彩。



最出彩的,还是弘业从少年侠客到颓废家主的转变。

当年那个面具遮面、剑气如虹的少年,如今白发早生,眼神颓废,体态佝偻,尤其以暮年之躯重演少年招式那一幕,张云龙从表情、眼神到肢体动作,都将人物命运的悲怆感奔涌而出。

第二位:彭小苒

彭小苒饰演的珈蓝,可谓意外出彩。



黑化版的珈蓝,美艳中浑身冒着邪气,对九惑眼神中充满审视,也让人毛骨悚然。

而惊鸿一瞥的真正的珈蓝,却又真挚动人,为九惑献身的一幕我见犹怜。

第三位:沈月

要说全剧最原著角色还原度最高的,那绝对是沈月的东方秦兰。



这个角色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爱姐姐爹爹,爱吃,爱玩。

沈月的表演拿捏了这份简单,每一个动作表情都令人想起原著中的秦兰,将一个吃货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此外,吴宣仪、丁禹兮、孟子义等人的表演也为剧增添不少色彩。



4、事实证明,仙侠剧终究难破宿命

说起《淮水竹亭》,就绕不开一个名字。

仙侠剧。



当年《仙剑1、3》《花千骨》的夺目,让仙侠类型吸引大量资本,可是发展至今,仙侠剧已经完全抛弃“侠”字、成为纯纯仙偶剧。



对比当年神作,仙侠剧服化道、讲故事的方式都通通降级。

许多仙偶剧中,“入魔”成为剧情公式,大部分动作场面特效也只是“爱的魔力转圈圈”,观众不腻味都不是不尊重那些烂剧。

能看出《淮水竹亭》其实已经在努力改写套路,改变结局。

比如对剧情内核的面具团少年成“侠”,主创们用了更多的心力来搭筑。



可以说全剧面具团成侠的时刻,正是大结局团灭的时刻。

因为所谓侠,并非腾云驾雾所向披靡,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慨然奔赴必死的命运。



所以这个结局的情绪也不是“爽”,而是感受到了更大的局限、所谓命运的压制。

这样的结局,当然也与当下流行的短剧式“我重生了,重生在被小三害死的前一天”“龙王歪嘴,打脸全场”的爽剧叙事不同。

正因为宿命难逃、悲剧注定,面具团结局的奋力一搏,才撑起了《淮水竹亭》的侠义内核。



但为什么做出改变,观众并没有太买账?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能回答为什么仙侠这个类型不灵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已经失去所有的耐心。

未必是因为改的不好,不用心。而是很多观众根本没耐心看下去,没到大结局,就已经跑了。

回到当年的仙侠剧,为什么能火?

其实就像《淮水竹亭》中的少年面具团,少年意气风发,毅然开风气之先。



很快被江湖奉为偶像。

可今日的仙侠剧,还有任何新的东西吗?

很难了。



于是今日的仙侠剧,就像《淮水竹亭》大结局的王权弘业,即使奋力挥出少年时的剑招,也很难改写仙侠剧的结局。



但能让观众看到拼命挥出这用心的一剑,这场奋力改命,总不算白费。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