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白客演的这还是中国电影吗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5-02   浏览次数:0



《大风杀》还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本来看着片子是新人执导,预告又整地花里胡哨,以为要糟。嘿,没成想成片看完还有点意思。

相比于它的质量,它的风格显然更具备讨论价值。

《大风杀》是不是一部好电影或许会有争议,但片子给人的那份新鲜气儿,在近些年的华语片里,是少见的。


无论是画面取景、故事设定,还是剧情走向、人物塑造,片子的风格太不中国。整体看下来更像是老美拍出来的西部片。

广袤荒野、边陲小镇,正义警长、贪婪悍匪,一言不合、拔枪射击,秩序缺失、法外之地,自我救赎、孤胆英雄······就连影片中李晓川扮演的警察的名字,起的都是那么西部味十足——左罗。

别误会,我不是要贬斥这种行为,且相反,我相当赞成这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做法。

如今的华语片实在陈旧地厉害,腐朽气简直重到呛鼻。

《大风杀》的出现,绝对算是幸事,至少会让看过的观众明白,“哦,原来华语片还是有新东西,是有更多可能的”。这是我看完影片后的最大感触。


它有昆汀的影子,有姜文的范儿,东西端上来,至少面儿上是好看的。对一个新导演来说,能把电影拍地首先对得起观众的眼睛,比什么都强。

剧本方面,《大风杀》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拿了最佳编剧。太没谱了。

最佳编剧的含金量有多少,我真没看出来。给个最佳艺术贡献奖都比这要合适。

因为《大风杀》的剧情构思和角色深度,该是影片最不值得一提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拖了影片后腿的元素。

视听方面的优秀,是源于导演张琪是剪辑出身,懂得怎么能让观众嗨起来。


剧本方面,也很明显能看出来,编剧驾驭能力的不足以及新人导演的通病。

哥们太想表达了。

《大风杀》想表达的太多了。

故事被设置在一个蛮荒困局里。

警察有自己的表达。主角白客扮演的夏然,打过仗的人,当年守阵地全排就剩下他一个,他的魂儿似乎一直就丢在了那片阵地。如今,又让他面临只活他一个的局。

大学生警察简宁,很有上进心,却陷入因自己的失误而导致平民被误杀的道德困境。


匪徒有自己的表达。曲马多、灰驴、大头、会计,他们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但实则看下来会发现,这几个人压根就是碎片、分身一样的存在。他们几个凑起来,拼成的是大哥北山的模样。

大哥北山,一个旧时代的王。用会计的话说,大哥蹲了三年监狱,外面跟过去三十年一样。

人,都变了。老土匪个个反水,新土匪拿个没够。这个世界怎么了?

唯一没变的手下是舌头,一个死忠者,他和北山的关系,影片交待地很模糊,但结果是一样的,舌头也没有善终。

正义与邪恶两边各自有表达还不够,陷入泥沼在灰色边缘行走的郎月婷扮演的李红,也给到了舞台。她想逃离这一切却不得,影片还特意展现了她的底线,不杀人。白纸般的妹妹是她的唯一念想,伴随着妹妹的死讯,李红的绝望来到顶格,做出什么事都不奇怪。

这就完了?还没有。

《大风杀》连普通的平民都想给描绘几笔。有事会找警察庇护,但为钱也可以杀警察。

包括影片中和舌头一样神秘的牧民多杰,不知道是演员的表演方式有问题,还是导演刻意为之。多杰这一形象,总给人以不真实之感。

他总是莫名其妙呲着一嘴白牙装出意味深长的笑,老神在在的样子总让我以为他有东西。可看完之后发现导演并未给其安排什么更大的反转,他的存在和舌头一样,一个神秘地守护北山,一个神秘地保护夏然。这两人的刻画与呈现,欠缺得厉害。

这还只是人物的表达。


故事上导演还想表达了一些在我看来不好细说的主题。

比如帮派内讧、自相残杀的黑吃黑,导演的表达是,这是恶人之间的良性竞争。

比如对贪婪的呈现,当了土匪每个月按时领工资,足够够两轮退休,还觉不够,还想再贪。

比如会计临死前的肺腑之言,对新时代的土匪毫无信义的唏嘘······

这些都是可以细细咂摸出滋味的。

还有所有恶人的结局。没有一个是被绳之以法的。

头目是越狱的,手下的新老土匪,一半死于自相残杀的人祸,另一半死于滔天飓风的天灾。

虽然最后北山被拷上了手铐,但并无后续交待他的结局,没准拷上的根本是一具尸体,照应北山的话,“你们警察,只能抓,不能判”。

法律无法审判恶人。这是一个相当悲观的概念。而这种绝望也几乎贯穿了全片。


小镇被断油、断通信,报信的警察被屠戮,余下的三个警察一支枪面对的是四十几个重火力的悍匪。

无论是夏然还是北山,他们所经历的都是,身边的人在一个个死去,他们却无法阻止的无力之感。

这样的表达,影片还有太多。多到已然成了影片的缺陷。

回看整部《大风杀》,两个小时的电影,恨不得天南地北什么都给塞点,唯恐观众觉得作品没深度。

可结果就是劲儿使大了,导演失去了掌控,没有一处是做到位让人印象深刻的。尤其到了后半段,几乎已经没有实质的内容了。


看完电影后,走出影厅你会发现,电影表达了那么多,但最后没有什么是能留在脑子里的。

全是表达,就等于没有表达。

这是《大风杀》一个遗憾的地方。

影片还有一个让我惋惜的地方,是暴力美学的火候欠缺。

不是说现在就不好,而是它绝对可以更好。

出走骑马报信的警察,回来的却是马儿和眼睛被爆掉的尸体,怀里还抱着一个广播,里面传出的是悍匪猖狂而又娓娓道来的言辞。


不酷吗?太酷了。

导演的审美水平我是相信的,所以我绝对不怀疑,如果放开手脚,没有镣铐,《大风杀》的视觉冲击力,它的上限绝不仅于此。

但哪怕如此,以当下环境里所允许呈现的程度来说,它已经足够优秀了。

有新意、有野心,虽说表达过载、剧本拖后腿,暴力美学也未达极致,但这股子敢把西部魂往国产片里硬怼的生猛劲儿,到底算给死气沉沉的华语片场子,砸出了一道透风的缝儿。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