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电影《滚烫年华》举办公首映礼 奋斗者群像打造有温度的城市档案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5-11   浏览次数:0

纪录电影滚烫年华》5月10日正式公映,并在深圳举办首映礼。《滚烫年华》是首部聚焦深圳职工工作与生活的纪录电影,镜头对准8组“平凡到容易被忽略”的深圳劳动者的故事:仓管诗人为深圳这座城市创作诗歌,退休打工妹筹备工友聚会,年轻母亲为城市户口奔波,留守儿童辗转于深圳和家乡,程序员在深夜舞台讲脱口秀,人工智能叩击银发市场,毕业生走进工联会,大国工匠追忆往昔……他们散落在这座“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梦想之城”,串联起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城市发展印记。影片的主创团队及5组电影中的“素人”主人公出席映后环节,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纪录电影《滚烫年华》深圳首映礼合影留念

影片质朴真诚 打动人心

未来将推更多“滚烫年华”系列作品

电影放映结束后,本片制片人、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创意董事长周智琛携导演王绍涵与其他主创团队在如潮的掌声中上台,他称:三年来他们拍到的点点滴滴,让他感受到真实的力量不一样。未来他们继续拍摄第二部、第三部,并将采用更轻松、更自由的手脚和念想,做出更好的电影作品。导演王绍涵则表示:尽管影片是一个命题作文,但他们却像是“妈妈”一样孕育它,也像“妈妈”一样保持质朴和真诚。

电影中的主角们也纷纷发表观影感言,“特区第一代打工妹”郑艳萍动情阐述:“我来深圳43年零3个月,我发现其实人的一生并不在乎你是谁,而在乎你是否有深入的生活、丰富的体验,并获得感悟”;“大国工匠”陆建新则表述:电影激励着着他继续发挥余热,争取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能够取得成绩。


影片主角纷纷上台与观众分享观影感受

调研百人,跑遍全城

获评“有温度的城市档案”

电影主创团队悉数到场,与观众倾情互动。对于这样一部需要表现深圳特质的作品,如何在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纵深中,找到最具代表性、最契合的拍摄对象,平衡主流叙事和微观视角,是摆在主创面前的最大难题。导演王绍涵称:为此他们跑遍了深圳11个区,采访调研近百人,才储备了足够的样本和在地感受。


现场观众好评连连

首映礼观影结束后,多位媒体人给予影片高度好评,文化学者、导演 胡野秋称影片是一部“烙上了深圳基因的电影”、文化学者 王世泰赞美影片 “没有演绎,没有雕琢,深圳的原创精神就在这里,为深圳叙事喝彩”、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李凤亮则表示“影片真实的叙事,跨过几十年岁月,娓娓道来,真实朴素”、前海蛇口自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作家 刘晓称“在影片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

年轻视角突破主流叙事

精品之作构建深圳影像档案库

在《滚烫年华》的真实镜头下,既有奋斗的炽热,也有诗意的沉淀。王绍涵导演这样叙述影片的深远意义,“当一个仓管员每天坚持写诗,当退休的特区打工妹希望能组织一场40周年的工友聚会,当年轻母亲想着如何能拥有一个城市户口,当留守儿童来到深圳又回到家乡,当程序员在业余时间讲起了脱口秀,当人工智能闯入银发市场,当新来的大学毕业生走进工联会,当大国工匠开始回忆滚烫的逝水年华,这部电影,献给所有打拼者的意义就永远存在。”

《滚烫年华》试图在主流叙事之外,用更年轻、更松弛的视角,呈现出一个新的深圳故事。作为深圳市总工会“工夫”系列纪录片的开篇之作,《滚烫年华》曾入选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福电影”巡展;入选“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国家影像典藏工程;入选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年度项目大展;入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纪录片复评入围奖、第十届金红棉影展展映;入围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社会纪实类推荐作品及最佳音效类推荐作品。“工夫”系列纪录片将逐步构建深圳城市发展的影像档案库。

“这座城市的光鲜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用双手托起的日常。”5月10日起,《滚烫年华》全国影院热映中,真实的影像是一面更真实的镜子,照见平凡生活中那些沉默、坚韧而炽热的生长。


《滚烫年华》主创团队合影


THE END
*
*